长得胖≠养得好 别把儿童肥胖当成萌
儿童肥胖正成为21世纪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许多人认为胖嘟嘟的孩子很萌,殊不知长得胖并非养得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专家警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儿童检出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近5000万人。
一般而言,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小儿体重均值的20%即称为肥胖。我国部分城市学龄期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已高达10%以上,95%~97%的肥胖患儿为单纯性肥胖。
儿童肥胖可导致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的损害,降低儿童生活中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久而久之导致儿童出现抑郁、自卑,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和生长发育。
能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十年,食物的种类和消费发生巨大变化,快餐、膨化食品、煎炸类食品、烧烤类食品、含糖饮料、零食摄入过多,饮食不均衡,脂肪摄入过多,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导致儿童肥胖。
电子产品的流行、久坐(玩电脑、游戏机以及看电视等)活动过少和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引起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也可引起肥胖。再加上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肥胖的家族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再加上如进食过快,或饱感中枢和饥饿中枢调节失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父母大吃大喝的饮食习惯以及“吃得多才能长得壮”“越胖越健康”的错误观念,均可导致小儿的过食行为。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减肥具有重要作用,要避免晚餐过饱、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少吃多餐、细嚼慢咽。
通常,肥胖儿童会因动作笨拙和活动后易累而不愿锻炼,可鼓励和选择较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每天坚持至少运动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求之过急。如果运动后疲惫不堪,心慌气促以及食欲大增均提示活动过度。
□ 公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