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是“活泼好动”还是“多动症”?



提及多动症,许多家长的反映都是孩子精力旺盛一天动个不停,调皮又不听话。殊不知,活泼好动并不等于多动,多动症表现多样且难以辨别。

多动症影响孩子学习、社交

儿童多动症又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 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 10%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 6%以上。

儿童多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家庭的和谐、学校的教学秩序及人际交往,甚至对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基因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可能存在某些脑区(特别是额叶)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患儿易注意缺陷

活动过度,行为冲动

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及行为冲动是儿童多动症的3大核心症状。有15%学龄期儿童精力旺盛,活动水平高,有些父母不知道儿童的活动水平怎样算正常,鉴别的要点是这些儿童没有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和小伙伴交往均正常,是否在不被允许的场合活动过度,能否有效控制自己。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如果出现过分的喧闹以及经常捣乱,不好管理,惹人厌烦;具有明显的攻击行为、经常惹祸;要求必须满足、不能等待、好发脾气;在幼儿园无法接受教育等情况就要引起警惕。学龄前期表现不安静、好动;注意力难集中;好发脾气、行为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伙伴关系不稳定;学习成绩不佳;出现对抗、不服从、品行问题等,也需要考虑可能是多动症在作祟。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感到注意力难集中、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经常与父母争吵、与老师争执、蔑视权威、做事不考虑后果,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做出过分反应;经常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吸烟、喝酒、早恋等,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比较复杂,需到儿童保健门诊就诊。需要指出的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需满足一下几点:持续至少6个月;症状在12岁前就已经存在;症状出现在2个及以上场合;症状干扰或降低了社交、学习功能质量。

很多家长认为,多动是孩子在特定年龄阶段的正常表现,随着年龄增长不治而愈,其实并非如此。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加上行为矫治及教育训练等手段,且随患儿的年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学龄前儿 (4-5岁)以行为治疗,家长培训为主。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 (6-11岁)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辅以行为治疗。对于青少年(12-18 岁):应给予多动症治疗药物,同时征得青少年的同意,同时予行为疗法。值得强调的是,患儿需要及时、长期、规范地服药。药物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

□ 公利医院

健康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