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重在“藏”
11月7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这是今年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即将到来。这一时节,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因此立冬后养生切记“养藏”。
穿衣注意防寒保暖
往年立冬前后往往也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时候。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均有严重不利影响。所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以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不要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注意不要过少过薄,也不要过多过厚,这是因为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引起感冒、消耗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易使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补冬并非人人适宜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我国民间素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人人都适合“补冬”,特别是老年人,千万不可盲目进补,不能摄入过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免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老年人群可以吃一些炖母鸡、精肉、蹄筋,并经常饮用牛奶、豆浆,这些对血脂影响都不大,还可增强体质。北方天气严寒,宜进补大温大热之味,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气候较北方要温和得多,应进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饮食宜多食坚果
中医讲究立冬补冬、立冬养藏、滋阴补阳。饮食遵循滋阴潜阳的原则,宜清淡,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也要多吃新鲜蔬菜,避免维生素缺乏,还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都是立冬后比较适宜的饮食。
冬季养生还可以多吃坚果,也就是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运动别忘热身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冬季,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进行热身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前可以进行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做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时的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
□ 公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