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寒露至 秋意浓 养生脚不露 饮食防秋燥


10月8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寒露时节标志着深秋的开始,正所谓“寒露脚不露”,寒露养生要做好足部保暖,饮食上要防燥养胃。

每晚泡脚解疲劳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另外,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朝盐晚蜜防秋燥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秋天,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相当于补充生理盐水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灸脐养秋治腹泻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方1厘米左右,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经常使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柱,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 公利医院

健康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