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提供家门口的健身福利
高行中学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
某天傍晚天色渐暗,高行中学门口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骑儿童车的孩子欲进入学校,被保安阻止,两个人因此发生了争执。保安指着告示对该男子解释:“锻炼身体允许入校,但车子骑行会损坏塑胶跑道,所以人能进车不能进,希望配合。”经旁人一起解释、劝阻,男子最后接受了保安的意见将儿童车放在了学校门口。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差不多每天在放学时分,当学生们陆陆续续走出校门时,总有一些前来学校健身的周边居民急冲冲地想进入校园,校门口的值班老师和门卫曾多次对他们进行劝阻,希望他们能够等学生们放学之后再入校,也经常因此引发矛盾。
几年前住在附近的社区居民都必须找熟悉的学校教职工帮忙才能进入学校锻炼,但是难免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学校一度不开放锻炼场所。
在全民健身的当下,寻找一个安全、合适的体育锻炼场所,成为许多居民的迫切需求,也成为政府关心的大事,为此,高行镇和学校协商,希望学校能够落实政府和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工作的要求。高行中学作为镇域内唯一的中学,既然要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但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也要为家门口的群众提供文体活动场所,这些关乎老百姓切身感受的事项也成为了学校办学中兼顾的内容之一。
经相互协调,高行中学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精神,发挥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效益,决定每天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范围为300米操场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室内篮球馆因涉及设施维护和安全故以委托管理模式对外开放,共计活动面积约1.7万多平米面积。
深度融合
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乐地
多年来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在高行镇政府领导和统一协调下,镇、学校、体育俱乐部多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序落实。
学校定期检查场地设施,及时维修,派保洁人员做好保洁工作,有时还派体育教师出席各类比赛的裁判工作。在确保学校教学和体育训练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保证每天的傍晚、双休日、国家法定假日、寒暑假等时间对外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四小时。学校开放设施种类主要包括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健身器材等室外体育设施和室内篮球馆。
学校共发出居民锻练卡2000多张,每天进入学校锻炼的社区居民在100人左右,每年约有三万人次入校健身,有效缓解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和周边社区锻炼需求的矛盾。今年,结合高行镇党委“1+5+X”党建联建共建机制,与周边多家居民区开展结对共建,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和育人功能,努力打造社区居民的健康乐地。
共建共享
成为单位活动的重要基地
学校开放对象除了面向社区青少年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也向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开放,实现了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为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校足球场和篮球场标准维护较高,人工草皮舒适安全,本着“以人为本,文明健身,以球会友”的原则和目的,常常吸引大量体育爱好者相约而至,进行各类比赛。
2016年12月10日,“宜业高行,宜居家园”高行镇全民健身节开幕式在高行中学隆重举行,来自高行各居委、各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团共一千多人出席盛会。为保障此次活动圆满顺利举行,学校从上到下、多个部门忙了近一个月,师生合力组建舞旗秀表演队,每周二次的排练需要两个年级近百名高中男生的同时参与,为此,需要涉及班级间调课、现场班主任协助、道具的搬运、音响设备的调试、外聘教练的联系、学生饮水点心的购买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失误,家长们也积极配合此项活动。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表演圆满成功,体现了高行学子的风采和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高行中学体育设施坚持优先向高行镇及区域内单位如高行镇文化服务中心、高行派出所、兄弟学校及幼儿园、武警十支队、高行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开放,成为这些单位体能训练和举办文体活动的重要基地,场地设施的资源利用效率高,社会效果好,学校资源开放工作得到了社区和周边各级各类单位的认可,“文化共建、服务共建”形式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深化与社区内优势资源整合,加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提升居民全面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同时,来校人员的到访也有助于深入了解高行中学办学情况,扩大学校的良好声誉,吸引了更多学生报考,提升了高行地区教育水平及人才素养。
□ 高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