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气息
作者:凌志安
牵着儿子的小手漫步在暖人的午后,沿着杨高北路悠闲地行走,一路上与他讲述着自己儿时的往事。儿子似懂非懂地露出两排不太整齐的乳牙,在阳光的晕染下,温馨幸福的气息瞬间洒满了我的整个世界。
记忆年轮似深似浅地把我带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村里的道路是用煤渣铺成的,有些小路还保留着原始的泥土路模样。新买的球鞋没穿几天就脏兮兮了,每逢下雨天的早晨,大人们便扛着自行车走出那段“沼泽地”去上班。那时的村里还没有路灯,晚上或碰到迷雾天出行,便成了难事,遇到紧急状况,只能借助手电筒照明,可当时的我们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所谓的“苦”,每天上学带着生米到学校食堂去蒸,放两根香肠,吃起来都是美滋滋的。放学与村里的小朋友结伴回家,课余时间相约钓龙虾、烘山芋、抓螃蟹……日子虽然比较单调,但也不觉得乏味。
每当翻阅家中留存的各种粮票,计划经济的繁荣盛景若隐若现地呈现在我眼前。那时还没有超市,有钱却未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房子周围还是一片农田,每当农忙时,大人们总是累弯了腰,插秧、拔草、割稻、种棉花、打油菜籽,用田里收下来的棉花和油菜籽换购西瓜之类的水果,在没有冰箱的夏天里,放在井里“冰镇”一下,口感绝不亚于冰箱冷藏后的味道。
时光到了1998年,村里的每户人家可以申请电话座机,依稀记得初装费人民币4000元,现在想来价格贵得离谱。电脑联网只能拨号上网,速度与现如今的网速相比,犹如蜗牛爬行。
回眸中,行云流水般的记忆缠绵笔墨间,虽然我们的过去只是浦东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但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一路历程。与儿子一路闲逛,看着飞驰而过的汽车,心中不免惊叹党中央对浦东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作为80后的我,能有幸坐上这列通向幸福彼岸的快车,由衷地感谢这个好时代!
□ 紫翠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