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命运踩在脚下
作者:李中华
阿廖沙是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中的主人公,是我少年时期最喜欢的书中人物。
阿廖沙幼年丧父,家中穷困,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外婆家中生活。外婆胖胖的身子,慈眉善目,对幼小丧父的外孙既可怜,又疼爱。外婆家有自营的小公司,生活富裕。外公是小业主,目光尖利,为人刻薄,脾气暴躁,不仅阿廖沙怕他,就是外婆也让他三分。阿廖沙还有两个整日酗酒的舅舅和两个为了一点儿小利而骂骂咧咧的舅妈。他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开始了不幸的童年。
在外婆家中,阿廖沙得到外婆的疼爱与呵护,受到外婆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公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了,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先后在鞋店、圣象作坊做过学徒,还在绘图师家的轮船上做过杂工,小小年纪就尝尽了人世间的苦难。阿廖沙在轮船上做杂工时,结识了正直而有学问的厨师斯穆雷,在斯穆雷的影响和帮助下开始读书。书籍为阿廖沙打开了知识的宝库,开阔了视野,让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专门培养人才的大学,从而激发了他求知的欲望和追求正义、真理的决心。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命运的抗争,怀着对上大学的梦想,五年后,阿廖沙背井离乡来到了喀山。
然而,梦想再次破灭,他没能进到大学读书,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一起生活,和小市民交往,与小知识分子畅谈,更重要的是他逐步接触到了进步的革命家。他虽然没有进入有形的大学,却走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革命家的影响下,阿廖沙经历了思想境界的复杂地蜕变过程,经受住了艰难的生活考验。他孜孜不倦地读书,对真理不懈追求,对人生、对世界进行了最初的有益探索,开始了崭新的征程。
小说对阿廖沙的刻画朴实逼真、有血有肉、光彩照人,特别是他的那双大眼睛,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童年时期,阿廖沙面对外公的凶暴,他的那双大眼睛充满了惊恐;面对两个舅舅自甘堕落、整日醉醺醺的丑态 ,他的双眼布满迷茫;面对表兄弟们的无故欺凌,他怒目圆睁;面对慈祥外婆的爱抚,他的双眼写满了幸福。阿廖沙走进了人世间后,面对生活的艰辛、社会的无情、掌柜的虐待、流氓的欺侮,他的那双大眼睛中更多的是思考、探索与坚定。
虽然阿廖沙历尽了人间种种磨难,但他也遇到了许多对他格外照顾并在精神和思想上点拨他的好朋友,使他有机会读到很多让灵魂得到洗礼的著作。正是因为他喜爱读书,才慢慢消除了贫穷和痛苦的生活留在心中的阴影,在他的心中形成了坚定的信念——“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孤单,不会走投无路”。从此以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教育的阿廖沙开始寻找各种机会读书。渐渐地,面对种种磨难和打击,他都能坦然面对,读书改变了他的人生境界,一个崭新的阿廖沙诞生了!
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刺骨的寒风、泥泞的街道、冒着滚滚浓烟的火车、汽笛声声的轮船、堆积如山的木头、热气蒸腾的车间、昏暗的小屋、破旧的皮鞋……但是,在我脑海中更为清晰的还是阿廖沙的形象,几十年来仍历历在目,他就像我的小伙伴、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