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进社区 乐活浸书氲
今年是高行镇第八届“读书节”,全镇的系列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读书求知蔚然成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悦读生活让社区有了新的乐活方式,也为社会和谐、文明创建贡献了一份新力量。
文博讲堂
地名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地名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是人们地缘亲和力的纽带,也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和活化石。近日,来自全镇28个居委的办学干部、居民组长、读书组长、楼组长近250人在镇文化活动中心聆听了上海市地方志学会理事吴才珺老师带来的“浦东地名文化”讲座,这样新颖的地名讲座还是第一次。
吴才珺老师讲到,浦东是由泥沙逐渐堆积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并留下了许多地名。如众多以“团、灶、路、仓”为名的地名,都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吴老师着重讲述了高行地区的地名文化。高行古镇声名远扬,沿南北向,咸塘浜两岸成市,有南、北、中三行,至今尚存北行和南行。对高行的称呼有几种说法:有的叫“高行”,有的叫“高家行”,也有叫“行里”。有人则认为,高行成镇是由高俅子孙迁徙形成,是高氏所创之集所,故名高家行……
吴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地名的由来和背后蕴藏的故事,一些土生土长的居民还饶有兴趣地与吴老师进行高行片区地名的考证交流,大家对浦东地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故事中了解了历史渊源,愿浸润历史长河灌溉的高行沃土盛开出更加灿烂的文明之花。
东沟社区读书观摩会
残疾励志的互助故事
11月13日,各居委读书小组组长、读报员和东沟四居“相约十三”残疾人读书小组相聚在东沟社区市民学校,开展高行镇第三期读书观摩会。
“相约十三”残疾人读书小组组长赵佩慎教大家做手指保健操,增强手指灵活度,组员徐长年为大家冲泡的五味中药养生茶给大家带来了融融暖意。全体诗朗诵《生活美在心灵》后,东沟四居党总支书记瞿蕴说: “在这个群体中,有些人遭遇了事故,造成肢体残疾,刚开始,他们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每天沉默寡言,内心自卑,2005年5月13日,残疾人读书小组“相约十三”成立了,从此,每月的13日成了残疾人最开心的相聚日子。”在东沟四村肢残人员赵珮慎的带领下,居委辖区内的肢残、视力、听力和其他轻微智残人员纷纷加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找到了心灵归宿。
“睦邻互助小组”也是由残疾人读书小组组员组成,他们已免费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包括水电维修、家电维修、理发等近2000人次的服务。每年春节前,组员开办的手工班都向社区独居老人和肢体障碍者送上精心编织的“爱心三件套”——羊毛背心、袜子、爱心靠垫抱枕,为他们送上冬日的温暖。组员们先后建立的“阳光车队”、“关怀病友互助基金会”、“赵珮慎聊天室”等,在点燃希望的同时,也用自己的点滴光明照亮他人。
会上,大家感慨地说,残疾人士自强自立,热爱生活,我们健全人更应像他们一样,丰富精神生活,活出精彩人生!
尚城“老小孩”
人人可以当主讲
“今天,我以自由为题,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在森兰尚城社区中,参加读书小组活动的居民正全神贯注地听张幼芳老师精彩的授课。
森兰尚城居委的“老小孩”读书小组自从2012年9月建立后,读书小组组长朱群飞老师持之以恒地带领大家每月两次开展读书活动。为了提高读书质量,只要发现愿意为大家上课的居民,朱群飞老师就会主动联系,为他们提供授课的机会。为了充分挖掘和鼓励更多有宣讲技能的居民为大家上课,去年,居委党支部专门为8位居民颁发了“读书小组讲师”聘书。
读书小组在学习内容上,也做到了与时俱进,紧跟形势。从学习十八大精神,追寻“中国梦”,到展望社区周边“自贸区”的发展前景;从回顾当年解放高桥的战斗历史,到声讨如今日本企图强占我国钓鱼岛的侵略行径;从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到交流“家训词”;从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到畅谈养生心得。走出去,观看教育影片,观摩兄弟社区的文化活动,游览市郊名胜,接地气的学习形式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一名学员说:“原先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到很抽象,现在理解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一种正能量,是人的灵魂!”随着更多居民的关注和参与,今后读书小组将通过更丰富的活动形式,以贴近民生的特色,持之以恒的精神,进一步学习,让人人当老师,让正能量照亮生活!
□ 殷永梅 杨国梁 朱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