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我学山水画

作者:向明


中国的山水画不乏大师级巨作,如齐白石的虾,真是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充满情趣,这水清澈见底,妙不可言。徐悲鸿的奔马,简直呼之欲出,似有一阵马蹄声响彻耳边。而张大千的泼墨山水气势恢宏,陆俨少的山水则飘渺虚无,给人一种神秘感。还有吴昌硕的小物件,如一块顽石,几颗红杏,几张芭蕉叶,鸟和小虫等。一幅幅意味悠远的水墨画,乃各家之一绝,而油画是绝画不出这种味道的。

我从小酷爱画画,记得在农场工作时曾去场部参加过几次“广阔天地”书画大赛,去年3月还报名参加了镇工会“退大”举办的山水画班学习课程。上课第一天,老师就将挂在黑板上的“学员作业画”一一点评讲解,由浅入深,到场学员二十多人,其中大半是学习5年多的老学员,难怪其中几幅画得颇具水平。讲解完,老师便作画示范,边画边讲,见他边勾边擦,又染又渲,这绘画手法真是娴熟之至,颇有功力,看得我惊叹不已。

自持稍有基础的我不禁汗颜,方知学海无涯。山水画大有讲究,用笔有中、侧、破锋之分,而画法是勾、皱、擦、染、渲、点。不要说这“皱”有荷叶皱、解索皱等十几种,就连画树叶也有个字点、介字点、灰叶点等等。

回家照着老师的画稿下笔,不料连画几张不尽如意,看来日久生疏,不免心烦气躁,索性搁笔凝神,想着老师的讲解,老师作画时的手法,这才明白老师的点睛只是其一,而其二、三完全要靠在绘画的实践中逐渐领悟、掌握。慢慢地自觉整个身心已静,毫无杂念了,于是提笔,全身心地投入,画出了2张还有点像样的,不过再一细看,还是不如意,感叹还得扎扎实实勤加练习。

几个月下来,总算领悟些许技巧,如为何要用手先蘸水再点浓墨,这样自上而下,画山峰或瀑布时一气呵成,自然地由深而浅。而勾山体时用笔要稍快而有力,染渲时可用破锋,这样立体感强,画树干则更显苍老古朴,最后用浓墨勾点苔藓以调整整个画面。显山之险、天之阔、云之雄、树之异、石之奇,再细心画上草、庙宇、小桥小船,远远的小人影和飞鸟,最后题目写字和按印也需小心,稍显歪斜就会影响整个画面,留下一丝遗憾。

山水画还须字、印配合方显完整,为此我重拾农场所学——冶印,一连刻了几枚,加上画小物件时的细细描绘,不觉眼睛胀痛,想起几年前因青光眼手术时医生一再告诫切不可用眼过度,不敢大意,连画几幅自认满意的屏条后决定暂时搁笔休整。

画画,尤其是画山水画,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特别是自我欣赏时,尤如置身大好河山的无尽遐想中。身为学习国画的一员,必须追溯古人之法,体悟自然之法,探索创新之法,不仅要训练自己的勾、皴、擦、点、染的笔头功夫,更要通过欣赏、临摹、写生等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 绿洲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