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意义
作者:凌志安
每年春节,总在人们的殷切期盼中来临;又在依依不舍中告别。欢度春节,其实是对辛苦忙碌一年的犒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任何节日都比不上与家人团聚重要,无论相隔多远,思念的力量总在这一刻悄然释放。
现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各种节日食品都能在平时享用,渐渐地年味比起从前的苦日子,反而愈发淡薄。
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准备过年的场景。父母早已在一个月前开始筹备,腌制鸡鸭鱼肉、做鱼丸、煎蛋饺等春节必备食品。打扫房间、张贴福字,成了临近春节的必修课。到了大年三十、年初四晚上更是鞭炮烟花成了主角,真可谓“彻夜难眠”。元宵节前夕,大人们动手和面,自制的汤团圆子往嘴里一咬,那唇齿留香的满足感,无以言表。大人亲手制作兔子灯,孩子们互相炫耀自家的作品有多好,一起走着拉着,红红火火,笑得都合不拢嘴。
有人说,过年只不过是一场家庭聚餐。年三十是自己家里吃团圆饭,初一、初二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吃饭,后面几天则是走亲访友,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春节的老一套做法,许多上海人都感到太繁琐,不少都已省去了忙前忙后的过程,年夜饭饭店预定、节日菜肴买半成品,汤圆之类的点心买现成做好的,看似一切都是过年的节奏,实则年味早已大打折扣。老一辈的民俗年味,应当被保留并且加以完善后大力推广,不然地方特色的风俗,将渐渐消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纯真的年味或许有一天就难觅踪影了。
有时我们对于生活的记忆,比任何一部电视纪录片都来得真实。因为曾经的点滴瞬间,涵盖的那些人、那些事,如今成为很多人怀旧的追寻线索,任凭岁月冲刷,却时常萦绕在你我身边,如轻声呓语。
□ 紫翠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