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童年钓鱼的乐趣

作者:胡国增


“钓鱼比吃鱼更开心!”许多钓鱼爱好者都这样说。有的垂钓者不喜欢吃鱼,但特别爱钓鱼。每逢休息日,带上渔具,远离城市的喧嚣,找个清静的环境,在河边坐下来手持渔竿,眺望水景,释放疲劳,陶冶一份好心情。

钓鱼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激动,要善于观察水情,从开竿、打窝、静坐、守候,到鱼儿咬钩、提竿、收入囊中。每次垂钓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技艺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小时候,哥哥常常带着我去钓鱼。回忆起那段时光,真是既天真又快乐,既兴奋又奇妙,充满了童趣。

我从小在浦东农村长大,开门见水,家门口不远就是潮起潮落的赵家沟,周围的小河浜更是星罗棋布,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的钓鱼方法既实惠又简单,堪与传说中的姜太公“直钩钓鱼:愿者上钩”相媲美。渔具都是自己就地取材制作,先拿一根缝衣针放在灯火上烧红,等到变软后轻轻一弯,就成了一只鱼钩,再拿出鞋底线穿进针孔当鱼线,用牙膏罐制成铅砣,最后把高粱桔杆剪成一段段,穿在线上做成浮标,一付渔具就“诞生”了。鱼竿是竹园里的小篱竹,鱼饵是从菜地里挖掘出来的红蛐蟮,它们被穿在钩子上还不停地犟来犟去呢!

那时候河里鱼儿很多,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川条鱼在水面上畅游,张着嘴巴“叭嗒叭嗒”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巧的时候还能见到黑鱼妈妈领着许多子女悠然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当它发现前面有一只红蜻蜓憩歇在浮萍或水草上时,便突然变成河里的霸王,像凶猛的鳄鱼般蹿出水面,一口把它吞掉。

哥哥喜欢带我在赵家沟里钓鱼,戴着一顶旧草帽,掮着一捆鱼竿走在前头,我拎着一只空铅桶跟在他后面。来到河边,把钓鱼竹头一根根分散放开,将鱼钩甩入河中,接下来就等鱼儿上钩了。那时候鱼儿很多,哥哥指着河面对我说:“你看浮标一粒粒慢慢往下沉,又朝上浮起来,那是鲫鱼在咬钩,假使浮标一粒粒斜着往下拖,不浮起来的,那就是鲶鱼或是昂刺鱼在咬钩;要是“唰”地一下子将浮标拖下水,甚至拖动钓鱼竹头梢的,那肯定是河鳗!”

以前,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叫“下河不吃素”,还有句话叫“大鱼不来小鱼来,小鱼不来虾米来”,我们小时候钓鱼的情况便是如此,只要拿起鱼竿,绝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那时候钓到的鱼儿品种很多,鲤鱼、黑鱼、鲶鱼、昂刺鱼、铁河头鱼等等,甚至连“四鳃鲈”也会上钩呢,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讲那就是“纯天然的、野生的”。现在的城市居民把野生河鳗作为高档滋补品端上餐桌招待宾客,其实这种鱼类在以前是不值钱的,因河鳗数量多、吃食爽,看到诱饵便一下子连钩子吞进肚里,等到钓上来时已经和鱼线缠绕在一起,满身的粘液不仅让人抓住了又滑脱,还沾了一手腥气,如果钓到手指般粗的河鳗,就干脆扔回河里放生了。

后来母亲因为怕我们在河边玩耍不安全,便不让我们再去钓鱼。从此以后,我们放下了鱼竿,背起了书包。但童年钓鱼的乐趣,一直是我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