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住每家
高行镇“十佳”最美家庭之华高三居杨琴家庭
杨琴和丈夫都是新上海人,多年前来到高行安家落户,他们有一对可爱、聪慧的儿女,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年轻的杨琴做起了全职妈妈。热心公益的她在小区里做志愿者,还当上了楼道小组长,在她的带动下,家庭里充满阳光,楼道里注满温情。
记得刚搬到小区没多久,杨琴看到年长的志愿者挨家挨户地发放宣传资料,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年纪轻轻,也应该出力才对。于是她也帮忙一起发,再后来,她所在楼道里的事情都被她包下来,并当上了楼道组长。每次上门送宣传物品的时候,她都会对邻居们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三年多来,楼道里邻居上下楼遇到了都会打招呼;老人寿诞,会给大家送寿糕;孩子过生日,会给大家送蛋糕;楼下的阿姨,会给邻居们分享自家的“农家菜”,邻里间和乐融融,从未发生过纠纷。
两年前,楼下新搬来一位听力有障碍的阿姨,杨琴便经常留意她,有空就去陪她聊天。一天半夜,正在睡梦中的杨琴被楼下阿姨的敲门声吵醒,原来是阿姨的儿子半夜未归,想让杨琴帮忙联系儿子。在打通电话知晓儿子已在回家的路上时,阿姨一个劲地感谢杨琴。对正常人来说,一通电话本是小事,而对听力障碍者来说却是如此困难,杨琴认为,身体健全的人应该多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在女儿学校,她成了家长委员会的一员,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在儿子幼儿园,她担任护导志愿者,提醒小朋友入园洗手、给小朋友讲解救护知识等;在小区,她是一名平安志愿者,义务巡逻、捡垃圾,为老年人义务量血压等,她还参加了公益社团,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于家庭,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女儿小的时候,杨琴也像全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希望孩子样样都出色,为她报了很多培训班,可后来她发现孩子知识没长进多少,自私的一面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她开始反思,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孩子如何做人方面,从品质教育着手,让孩子多去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让她在服务他人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只要女儿有时间,杨琴就带着她一起去参加公益活动,现在,女儿也成了一名快乐的小义工。
杨琴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构建自己温暖小家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和谐尽一份力。
□ 报道中心 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