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浦东老宅
作者:陆芸
生活在浦东的人们,随处可见高大别致的建筑物插入云端,一朵朵白云环绕在大厦的顶端,好像一幅华丽的图画。浦东的发展浪潮扑面而来,繁华之下,我走进了浦东康桥镇沿北村901号的浦东老宅,仿佛身临其境般融入了一幅古老的江南山水画中,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宅设计、建造者——憨厚淳朴的当地农民王炎根老先生。
走进老宅,那独树一帜的江南水乡民俗村中,幽静的庭院,临水廊轩,画栋雕梁,青石泥苔,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每一件都充满着江南古色古香的气息。走进蜿蜒的长廊,只见小桥流水,杨柳垂涎,好一处诗意浓厚的农家院落。宅院中既有大户人家气派的厅堂、客堂、厢房,又有明朝古井、百年家具、历代农用具等,真实还原了清末明初浦东各社会阶层的生活起居状况。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王老伯的心血,透着他对浦东老建筑的浓厚情结。细看之下,每一间墙外还写着古训、山歌谣和谚语等,最让我记忆尤深的是一处用灰色清砖拼接起来的牡丹与孔雀的雕花院墙,壁上雕刻着对称的家训: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老祖宗传承下教育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更折射出一种智慧的精神力量。
我赞叹王老伯的巧夺天工,更佩服他勤劳和执着的精神,可王老伯谦虚地说:“没什么值得佩服的,我也没学过设计,这些只是我在拆迁工地上收集起来的老建筑物件,自己构思建造,以旧拼旧,接拼而成的。”说起老宅的来历,那可是王炎根老伯60岁时跑遍浦东各个处于拆迁的房屋而相中的。快人快语的王老伯介绍说,他并不是为了赚大钱,只是想为浦东人留些印记,让子孙后代记住浦东人民祖祖辈辈的勤劳、善良、淳朴的民俗民风。
时间总是悄然逝去,但总能留住些物件和老祖宗留下的好家风、古谚语。飞速发展中的浦东总是令世界瞩目,悠久的地域历史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让世界折服,相信王老伯的这份执着精神和辛劳付出也会让世界人民赞不绝口。让我们走进老建筑,感受浦东老风情,呵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更好、更多地了解浦东、熟知浦东、关爱浦东,建设浦东。
□ 文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