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
作者:凌志安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略显单调,看电影成了大家主要的娱乐形式。作为一个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孩子,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快乐,现在回想起都还会忍不住会心一笑。
当时看露天电影极其简单,只要有一片开阔空地,找来几个长竹竿,拉上幕布,摆上放映机,就可以放电影。依稀记得一个夏日的夜晚,村里打谷场上通知要放露天电影,得到消息后的我急忙回到家缠着父亲骑车带我去。电影看完,由于天黑,返回家的途中不小心连车带人摔倒在地,自己的一颗门牙被碰掉。如今想来,当时为了电影不惜连牙都碰掉了,回家没少被父母批骂,现在还会干这事吗?可当时,看电影的场地可谓座无虚席,家里的小板凳、躺椅等凡是能用上的,都可以成为私人专座,有的小孩甚至爬到树上观看。
《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等经典老电影轮番放映,以至于我们都发现了电影角色的规律,浓眉大眼的一定是好人,贼眉鼠眼的一定是坏蛋,生产队长一律是抽着旱烟袋的骠悍大叔,穿黑绸马褂的铁定是汉奸……尤其是小孩子,看电影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谁能第一个指出潜伏的汉奸。这些故事情节不仅大受百姓推崇,至今也深深影响着几代人的爱国热情。
到了90年代初期,露天电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六一儿童节那天,父母为了成全我对电影的执着与喜爱,拿出存了许久的积蓄购置了一台21寸日立牌彩电,这也是当年家里最奢侈的物品了。再后来,压抑沉寂了多年的中国文学艺术逐步被唤醒,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名著《红高粱》、《智取威虎山》等小说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好评如潮。渐渐地,电影院多了,可当年看露天电影的渴望与兴奋却再也找不回了。
匆匆过往,当停顿脚步,回首儿时的点滴岁月,单从露天电影的华丽转变,便能从中领悟到许多刻骨铭心的东西……
□ 紫翠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