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版

全站搜索

桑榆未晚霞满天 放不下的志愿情

致敬"高行爱心妈妈":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朱佳华 摄

学雷锋纪念日前夕 ,18 位  "高 行爱心妈妈" 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驻浦东某部队基地 ,探望她们日思夜 想的 "兵儿子"们。

提起与这些 "兵儿子"的感情 , "妈妈"们都深有感触。不是妈妈却胜 似妈妈。  由于战士们的家基本都在外 地 ,为了给他们送上关心和温暖 , "妈 妈"们时常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前来与这些"兵儿子"一起过节 ,一起 包饺子、包粽子,送月饼等。

在浦东新区高行镇 , 有一群特 殊的"活雷锋" ,她们由 58 位奶奶级 的 "妈妈"组成 ,平均年龄超过 60 岁 ,街坊尊称她们为 "爱心妈妈"。别 小瞧这群老 "妈妈" ,14 年来 ,她们 的志愿活动屡获殊荣 ,不仅涵盖交通 协管、医院指引等小事 ,还深人军营 当起了 "兵妈妈" ,后来便注册成为 民非组织 , 朝着志愿服务组织化发 展 ,探索新型的"高行模式"。

她们是一群草根志愿者 ,  曾经 在世博会上挥洒汗水 , 虽然她们当 中大多数都已是当奶奶的年纪 ,但 依然奔走在大街小巷 , 默默奉献着 自己的爱心。在这里 ,只要提到新时 代的活雷锋 ,  居民们就会脱口而 出一高行爱心妈妈志愿者。


14 年坚守 "爱心妈妈"筑起爱的港湾

"爱心妈妈一这个温暖而响 亮的名字, 缘于我们这群社区老人的巾帼梦。  "高行 "爱心妈妈"志愿 服务团队副理事长董洁说 ,2008 年 5 月 12 日 ,汶川发生大地震 ,当时有 8 位小区居民聚在一起想为灾区做 点贡献 ,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后来听 说浦东新区妇联号召为地震灾区孤 儿编织毛衣传递 "手指尖的母爱" , 一些退休在家的姐妹便自发组织起来 ,组建了 "爱心妈妈"团队。

后来救灾任务完成后 , "爱心妈妈"们并没有随之解散 ,又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 , 与来自某武警部队的官兵们开展军民双拥共建 , 当了184天的 "武警妈妈" ,与 "兵儿子"们奋战在世博服务第一线。

在   "后世博"  时代 , "爱心妈妈"的志愿行动没有结束 ,她们致 力于各种公益志愿活动 , 全年风雨 无阻地在交通繁忙路口和公交站点 开展文明劝导服务,在福利院无微 不至地照料孤寡老人 … …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参加了志愿活动 ,越活越年轻!"董洁表示。


细心服务 守护温暖每一位患者

"爱心妈妈"们不仅在汶川发生 大地震公益援助、世博志愿服务活动 上发光发热, 同样在医院为患者提供 无偿引导服务, 在她们身上始终有着 "一种无上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感"。每 天上午高峰时段 , 市七医院门诊预检

处、自助挂号服务区、化验报告自助服 务区、自费病人填卡处总是人满为患。


"病人就医之前要先挂号 ,初次就诊病人我们要帮助他们填写 病历卡,指导他们到各个诊室就 诊 、交费 、取药等 。  " "爱心妈妈" 顾月琴如数家珍 , 虽然很辛苦 ,但 是她觉得自己的服务能够为被病 痛折磨的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往返 折腾时间 , "虽然这些工作都是微 不足道 ,但我们很知足 。  "

顾月琴坦言初来医院志愿服务 时 ,心里难免会紧张会不安 ,很怕耽 误了病人, 好在医院做了详细地岗前培训。后来投身服务后 ,顾月琴才 发现医院的工作很辛苦 , 每个执勤的"爱心妈妈"早上不能睡懒觉 ,有 时遇到公交车误点 , 她们就会自费 坐出租车赶往医院确保及时到岗。 在岗位上一站就得两个多小时 ,她 们不仅要牢记医院的内部环境 ,更 要了解就医看病流程等。

桑榆未晚霞满天 , 人间重晚晴。 正如我们"爱心妈妈队歌"中的一句歌词 , "服务一小时 ,快乐一整天。"高行爱心妈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诠释了大爱无疆 , 用不忘初心的情怀、用积极热忱的态度 ,传递着人间 大爱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