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百姓办实事好事 提升人民城市民生温度
2021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聚焦新目标,推动经济运行在区域发展中固稳蓄进。
镇级财力显著增强。税收总收入和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1%和13.5%。
“筑巢引凤”效果明显。引进内资新设项目440户,引进央企、地方国企、民营500强和龙头企业5家;联手打造中船动力现代科技产业园招商合作战略平台,成功举办经济突出贡献企业表彰大会。
“五型经济”开花结果。成功引进民营航运龙头企业上海图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法律服务机构盈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上海影创公司产业链项目上海趣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聚焦新成效,推动环境整治在城市建设中更上台阶。
以创建夺标促环境提升。积极创建全国级、市级绿色社区和市级无违建示范镇,深入践行“拆、建、管、美、用”一体化整治发展工作体系。全部锁定存量违法建筑底数,新增、重点类型、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建筑全部清零。
以专项整治提环境品质。推进迎亭公寓等老旧小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督察整改和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排查整改工作;统筹推进“三用土地”专项整治工作,“供而未用”“低效使用”地块完成整改和验收;全面执行河湖长制,推进北咸塘浜(莱阳路-高南河段)星级河道创建。
以“三微三美”增添环境亮色。继续开展缤纷社区建设,推进空间微改造、社区微治理和城市微更新;基本实现全域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
三、聚焦新作为,推动民生实事在供给服务中提速增效。
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全面实施绿洲修缮工程,追加启动华高一村、二村和浦煤新村综合整新项目、推进浦江东旭保障房修缮项目;落实东沟片、华高片非机动车充电桩安装工程,和韵家园顺利完成回搬入住,森兰进才学校交付使用;加快推动森兰楔形绿地建设,绿洲公园和庭安路公共绿地七一前夕正式开放。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E04-06地块保障房开始室外项目施工,G09-02地块与 C02B-06地块进入主体施工阶段,A-4地块前期手续正在加快申办;德爱路、高杰路已开工建设;东沟二村4部加装电梯正在施工中;完成高行旧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B3-2地块和东沟、界路“城中村”改造项目B8地块清盘腾地工作。
社区服务聚焦民生。开展家门口精准就业进社区服务,推荐各类人群就业718人;通过就创业服务主题活动、“春风行动”专场云招聘、应届毕业生专场线上招聘会等推出岗位1300余个;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和群众文化、全民体育与健康需求有机融合,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逾百场,参与人数逾万人;开展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发放各类实物和资金总计332万元,帮扶6835户家庭。
四、聚焦新实践,推动智慧建设在现代治理中彰显特色。
进一步优化“数治”新范式,展现“数智”新实践,运用“数字”新模式,扩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智能化平台优势。
以“数治”升级助现代治理。在全区首批试点城市运行管理联勤联动3.0版,以管用、实用、好用为原则,形成52项管理闭环,把新建的两个保障房基地和韵家园、和欣家园打造成数字化智慧社区,率先在全镇居村覆盖“好视通”视频会商系统和移动视频设备,强化“1+35”指挥协同体系。
以“数智”实践促治理机制。以全面推进居村联勤联动站建设,实现35个居村“基础版微平台”全覆盖并稳定运行;全力打造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体融合、资源共享、运行高效、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机制。
以热线效果保治理成效。持续提高12345市民热线和网格工单先行联系率、及时处置率、有效解决率、市民满意率,继续领跑热线绩效、工单处置全区街镇第一方阵。
五、 聚焦新任务,推动疫苗接种在免疫屏障中筑牢堤坝。
广泛发动提升知晓率。全镇广大干部、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深入一线广泛宣传、进户发动、设摊登记等,日夜坚守、连续作战,排摸到户到人,提升了疫苗接种知晓率。
精准服务提升接种率。成立企业、行业、学校等工作专班,开动流动车、短驳车、直通车等接种专车,按照实际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最大化方便社区群众、企业员工接种疫苗。
多措并举提升完成率。强化组织发动,以上率下、包干联组,精准落实“组织-预约-接种”推进闭环,高效开展“三推进二评估”工作机制,持续运用“智治通”等智能化手段,通过短信、电话、上门等方式提醒登记预约和接种落定。完成22万多针剂次疫苗接种任务,为浦东6月底和8月底完成阶段性接种任务贡献了高行增量,展现了高行作为。
六、 聚焦新行动,推动公共安全在韧性城市中夯实基底。
紧抓安全生产,筑牢安全基础。多次开展三合一、群租、违法建筑、飞线充电、占用生命通道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共开展执法检查294家次,出动人员659人次,发现整改隐患164条;启动社区一级微型消防站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实事项目;抓细抓实各项防台防汛措施,全镇上下共同奋战“烟花”,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化解打击并重, 维护良好秩序。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体系;成功化解蛋壳公寓、高行馨苑取消固定车位等群体性矛盾,有效处置森兰进才优质教育引发的涉稳事件;全镇居村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纠纷820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10人,整治机动车违停5000起,非机动车整治8030人次。
健全制度管理,确保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前置保障作用。深化政府合同合法性和重大事项法制审查工作,共审查各类事项388件,受理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7件,政府公文主动公开率100%。
2021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牢牢把握引领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持之以恒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战略招商、精准招商效果。
1、精心举办好第三、第四季度经济主题活动,同步谋划推进商会工作。
2、研究制定中船动力现代科技产业园发展扶持管理办法,用足、用好引领区招商、安商、稳商政策,努力打造高行纳税亿元第一楼。
3、全力协调金桥集团的发展支持,积极争取金鼎天地招商、注册、税收参与共享机制,努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开发力度,提升社区品质。
1、邀请相关专家组、智囊团,积极推动高行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总体方案落地见效,启动研究洲海路商务文化发展轴的土地储备、规划、出让计划。
2、与浦开集团东旭晶座项目加强招商联动。
3、着手研究G03-04地块社区综合商业体规划建设和太平洋钢管厂混合用地机制开发,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能支撑。
●积极推动区域功能配套建设。
1、发挥森兰湾活力引领城市消费潮流,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
2、依托森兰电竞多功能馆建设,引进上下游产业集群,搭建机制化赛事平台,促进新型文体娱融合。
3、探索创新为自贸区、金色中环、张江科学城等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务的企业定制版人才公寓长租房新机制,走出一条集体资产优管理、增效益的新路。
二、坚持从企业侧群众侧出发,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1、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督察整改工作为牵引,推行环保治理专业化,完善长效管理和执法巡查机制。
2、依托村居河长工作站,开展“三清”行动,不断提高巡河质量和处置能力,创成镇域特色的星级河道和样板水系,促进河湖水环境和水质全面提升。
●巩固市级平安示范社区成果。
1、联合整治桂家宅管理洼地,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居民整洁有序、安全的生活环境。
2、严格落实新区禁毒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市级禁毒示范社区。
3、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社区一级微型消防站建设。
●持续抓好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三、 着力体现活力四射的创新管理,加快共享数字城市发展成果。
●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增强“一网统管”运行效能,提升智慧感知、协同处置和实战实用能力。
●积极探索对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台防汛等基层安全管理的智慧赋能,努力实现城市安全治理一体联动。
●进一步深化联勤联动3.0智能版本的动能效能,适时推广复制到回迁入住的所有新保障房小区和老旧综合整新小区。
四、多为百姓办实事好事,用心用情提升人民城市的民生温度。
●继续有序推进重大工程、民生实事和老小旧远实事项目,做好功能复合与城市更新有机衔接。
1、加快悦享15分钟城市服务圈、缤纷社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老旧小区综合整新等建设。
2、年内推动G02-10地块小学、G03-10地块初中开工,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
3、全力推进两个“城中村”年内实现基本清盘,加快历史文化公园等一批载有高行乡愁记忆的民生工程落地打桩,再现老集镇新面貌。
●推动党委联组学习党史教育活动成果有效落地。
1、加快绿洲片区、浦江片区、高行片区等面上业委会组建工作,使已建、新建、修建小区业委会组建率达到85%以上。
2、启动浦开集团出资支持的浦江东旭小区修缮准备工作。
●聚焦社会治理,服务贴近民生。
1、探索运行首批社区慈善基金项目,进一步放大慈善联合捐活动的社会效应。
2、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老年节服务等活动,试点建设和欣家园老年友好型社区。
3、拓展劳动就业渠道,助推创业孵化器和初创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跟踪指导,提供精致化、场景化的创新型就创业培训服务。
五、注重软实力建设大集成,持续增强城市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
●深入推进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红歌地标”点亮行动、百场红色电影“六进”活动等特色项目。
●拓展商圈阅读空间,建设家门口阅读场所。
●建立健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巡查机制,切实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六、根植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规范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建立法律顾问提前介入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充分融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全过程。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扩大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
●完善审计监督、绩效评价、中介集市采购机制,继续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