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故,一首歌
作者:陈建洪(南行居委)
外甥今天六岁生日,孩子很聪明,知道我今天又要讲一个典故,教一首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
幼稚的小脸充满期待。
去年的今天,给他讲了《孔融让梨》,教他一首《外婆的澎湖湾》,今天给他讲《陆绩怀橘》,教他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向孩子解释:六岁的陆绩去九江袁术府作客,席上有橘,私藏三枚于怀中,袁术不解问为什么呀?陆绩跪地辞拜:家里很穷,母亲还从没有吃过这么好的橘子,我想速回家去,把这三枚橘子献给母亲,让她品尝……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让孩子向陆绩学习,孝顺父母亲。
孩子听得很入迷,我即给他解读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诗二句:“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打开才旦卓玛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孩子立刻被歌唱家高吭、激昂的歌喉震撼,“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语重心长对孩子讲:“外公从小最喜欢这首歌,你妈和你这年龄,外公教她唱,今天你六岁,外公让你学唱,不但要会唱,还必须懂得这首歌的含义。”
这就是今天我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一个典故,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