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版

全站搜索

科技绣花针织就社区防控智理网

高行镇获评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奖


●实施“一键轮巡”,督促防控措施落实。将全镇75个小区出入口的数百个高清探头与城运中心进行了联网。在人员进出高峰时段,通过实施“一键轮巡”,实时监测各个小区门岗保安和志愿者落实“三问、三查、三登记”等防控措施的情况。此外,对全镇8个口罩购买指定药房门口、商户门口以及辖区重要点位、路段进行了监测。

●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高效识别精准追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发热哨点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对所有进出医院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及影像记录,着力排查可疑人员信息,并为高效追溯提供科技支撑。对发现“随申码”显示红色的居民,镇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公安,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迅速掌握了该居民的基本信息。

科技赋能“管好人”


●升级“房态图”,做好实有人口管理。高行镇每个居民区都建立了自己的“房态图”,上面用黑、蓝、红、白、橙5种颜色标识不同入住人群,或通过不同颜色组合区分相关人员信息,居民区定期根据信息排查情况更新“房态图”内容。

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在实体“房态图”的基础上,升级推出了电子“房态图”。打开电子“房态图”系统,34个居民区房态信息赫然列出,随时掌握小区房屋数量、自住率、出租率、户籍居民、来沪人员、疫情期间重点国家及地区人员等信息。各居民区也可以通过手机端查看电子“房态图”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此外,高行镇还开发出了电子“房态图”2.0升级版———“数字门牌”。高行镇为试点“数字门牌”的每个楼栋打造了一个带有二维码的专属门牌,并张贴在楼栋门口显眼的位置。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以利用小程序里的议事厅、物业报修、“家门口”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模块各取所需。同时,“来(返)沪人员健康信息登记”“疫情线索上报”“一键求助”等功能模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居民在“数字门牌”小程序中填写的信息将通过后台直接与城运中心的电子“房态图”联网。城运中心通过每天更新的电子“房态图”,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关单位和部门,实现“未诉先办”。

●安装“智能门铃”,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监管。如何对隔离人员进行“全天候”监管,避免隔离人员出现“失管失联”现象。高行镇将“智能门铃”这一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居家隔离人员监管工作中,作为全天候运作的可视门铃,“智能门铃”系统与镇层面的城运中心系统和居民区层面的城运中心系统互相连通。隔离人员一旦打开家门,系统将立即报警提示。“智能门铃”能够主动发现情况并报告,大大降低了“人盯人”的成本。“智能门铃”还可重复利用,疫情结束后,这些“战时”的门铃将转为“平时”使用,用于出租房管理、垃圾分类、特殊家庭关爱帮助、应急处置等。

●巧用“随申码”,做好外来人口登记。如何快速、便捷、准确地让外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高行镇依托上海“一网通办”的“随申码”,各单位、各居民区将“随申码”运用到来(返)沪人员的登记管理之中,根据实时生成的个人“随申码”,进行“人码一致”比对。

科技赋能“办成事”


●推进“一网通办”,提供便捷式政务服务。为了满足疫情期间居民政务事项办理需求,减少现场办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高行镇大力推进了“一网通办”,梳理出45项政务服务移至“线上”,居民不需要到现场,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上“云办理”业务。在接到居民网上申请后,进行初步审核,并与居民进行网上或电话沟通、明确居民需求,最后按照操作规程处理业务。所有业务基本上都能在24小时内实现收件、审查与反馈。

●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口罩预约工作。上海市推行口罩实名预约登记政策后,为了确保每户家庭通知到位,高行镇采用“AI外呼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电话通知居民口罩预约、购买等事项。疫情期间,利用“AI外呼技术”,协助居委会拨打电话近30000次。此外,居民区还自主开发了口罩预约登记小程序,在线即可完成口罩预约登记。

●开发专题模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加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高行镇在“一网统管”平台开发了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门管理模块。该模块将区域内各类企业地址、所属员工住址、经营情况、复工复产情况等信息要素进网备案,实现企业防疫、复工情况一键式巡屏、点击式查询、提醒式标记、全情式跟踪。


高行镇广泛应用智能门禁、智能门铃、数字门牌、“随申码”、AI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通过城运中心这一信息化平台,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决策、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确监督,切实做到了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牢牢守住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极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居住安全感。在上海市居住安全感测评中,高行镇名列浦东第一,并获评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 媒体信息中心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