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走进历史人物 致敬爱国英雄

作者:顾佩玉(华高四居)



泱泱中华,文明古国,五千载春秋,绵延赓续。炎黄子孙,勤劳勇敢,十四亿儿女,情牵民族复兴之梦。纵观党的成长历程,九十九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道不尽的沧桑。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能历经坎坷依然前行;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能历经沧桑壮心不已。

在祖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这么一位英雄,他姓钱,却不爱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开创祖国的航天路,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人攀登。他就是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内心激动得久久无法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要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此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就开始积极筹划着准备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1950年7月,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知了自己准备立即动身回国的消息。这位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拒绝了钱学森的要求。他声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肯枪毙他,也不会放他回中国!”此后,钱学森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了14天,联邦调查局派特务日夜监视他,钱学森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为查清钱学森是否是共产党员,他们还多次举行所谓的“听证会”。

有一次,检察官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钱学森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紧接着逼问,“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毫不示弱,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虽然饱受折磨,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他没有屈服,偷偷写信托人带回中国,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不懈努力下,他冲破了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5年9月17日,这一天他携带夫人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归途。“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归国后的一次晚宴上,有人问:“钱先生,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来?”钱学森坚定地回答:“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制造!”他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粗粮、睡帐篷,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当协助制作导弹的苏联专家突然撤走,还带走了所有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后,钱学森没有气馁,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继续研制导弹,在他的努力下,成功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东方红卫星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震惊了世界!

“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钱学森说到,也做到了。钱老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品质,他的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无奋斗,不青春,我们要勇做新时代筑梦路上的奋斗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钱老用他的一生在为航天事业服务,在岗位上奋斗。今年的疫情,无数医务人员、志愿者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奉献。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把青春的奋斗与国家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青春梦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立足岗位,砥砺前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尽情地浇灌我们的梦想。争当奋斗者,共筑中国梦,将梦想深植在广沃大地,将梦想传送至浩瀚苍穹。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