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版

全站搜索

最美不过夕阳红——记华庭居委垃圾分类志愿者杨爱娣


7月12日,上海垃圾分类全面推行的第12天。

晚上6点刚过,大雨磅礴, 东靖路626弄23号楼附近的垃圾投放点处,一位平凡的老人撑着雨伞,穿着红色马甲,早早地出现在了那里。6点半准时,老人开始引导居民按类投放垃圾,不时还伸出一只手协助居民把混在湿垃圾里不起眼的干垃圾重新放置到干垃圾桶。虽然宽大的雨伞挡住了大半雨水的倾泻,但是瘦小坚毅的身躯还是被豆大的雨点打湿了大半个身体。直到晚上8点半,雨依然不停地下着,老人也依然坚守在原地。这位老人的行动感染着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一些前几天有着不耐烦情绪的居民最后也默默地配合起老人,在他的引导下将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这位老人叫杨爱娣,今年已经78岁 ,是一名支内的教师,也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她积极投身到了小区的建设中来,为丰富小区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发挥着余热,志愿担任读书小组的老师,大家因此都亲切地叫她杨老师。

得知华庭居委辖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后,杨老师不顾家人对她身体的担心,积极报名,成为了小区内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也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中年龄最长的一位。杨爱娣说:“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好事情,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虽然又脏又累,但作为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参与,同时也带动其他群众积极参与。”杨老师的值班时间是每周五的傍晚,可是,天公不作美,每个周五的傍晚几乎都下雨,但杨老师依旧风雨无阻、按时坚守垃圾投放点位,做好垃圾分类指导工作。遇到未分类的居民,她一边将垃圾正确分类,一边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遇到分类做得好的居民,她会点赞表扬并感谢;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她也会耐心劝导,用行动去感化。通过读书小组活动宣传和现场指导,她将垃圾分类知识一点点向居民普及。她还将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垃圾分类志愿者分享:现在垃圾分类开始不久,居民的认知和意识还有待提高,志愿者友善积极的态度无疑会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至今,居委“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参与,党员、志愿者积极参加,现在很多居民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垃圾分类,像杨老师这样的好人好事无时无刻不在小区发生,这些感人事迹不仅获得了居民们的赞誉,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华庭居委 刘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