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父亲的眼神

作者:刘静艳


我来自江南的一个小镇,1997年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只身来到上海。两年后,和爱人商量想在这里构筑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窝。可是手头仅有东拼西凑的三万元人民币,使选房成了一种煎熬。幸好同事小琴得到一个信息,说是浦东高行镇有面积小些的房子,这笔钱可以支持首付。我们如获至宝,当即决定过去一看究竟。

当时,来到城乡结合部的高行,发现这里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也不配套,然而那时付得起首付就是底线,其余的只能暂且免提。对于在这座城市颠沛流离了两年的我们来说,有一个固定的家的渴望已远远超过了客观条件上的不方便,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交付了定金。

交了定金,兴冲冲地邀父亲过来,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父亲满口答应,次日大早就从老家乘汽车、换火车、再换公交,辗转颠簸,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冒雨抵达。此时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可是,附近连一家像样些的小吃店都找不到,正当我们站在路边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辆轿车飞驰而过,泥水溅了一身。父亲掸了掸身上的泥水,看看那些拔地而起的新楼周围低矮杂乱的店铺,以及狭窄且坑洼不平的路面,压抑了半天情绪的他终于开口了:“把定金退了吧,如果实在退不了,就不要了!”父亲的眼里满是愠色,我懂父亲的意思,看得出来,这地方给他的印象实在是糟透了。老家的小镇,虽平实简约,基本设施也还一应俱全,出行、购物极其方便,乡亲们彼此熟识,相互关照,生活虽不免单调些,但也恬静无忧。现在,女儿居然选择了这么一个人生地不熟、正在大拆大建且前景莫测的地方买房,无疑令他大失所望。我赶紧给爱人使眼色,希望他能说服父亲。爱人心地好,但嘴拙,他支吾了半天就说了句:“爸,您放心,我们还年轻,将来条件成熟,会考虑换个环境,不会让小刘受苦的。”女婿的承诺得到了回应,父亲终究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意见,默许了。

如今我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生中的很多事情,结婚、生子、就业……这么一晃,已过了十三年,期间爱人也有过想法:是否换一套更大一点的房子?我笑而不答。十多年来,看着这片土地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有了很多我热爱的理由:建筑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出行交通便捷快速、小区环境优美整洁,还有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我已经离不开了!

父亲这些年忙于耕作,可能他对高行的印象压根就停留在十来年前。每次我让他来上海看看高行的变化时,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执意不肯来。去年母亲身体不适,父亲陪伴母亲来上海诊疗,我在电话里想告诉父亲乘车路线,但他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就嚷着:“那地方我找得着。”我心里暗自笑了,父亲虽然在当地还算活络之人,但我肯定他这次要找不着方向了。果不其然,父亲打来电话:“我记得有个小河浜的呀,怎么没有了?河浜旁边的一排低矮房子呢?那条窄窄的黑色马路呢?”父亲在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惊讶,他眼里的小河浜早就被填平,建成了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当年低矮、破旧的房子早已拆除,取代它的是规划整齐的漂亮商铺。当年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行的狭窄的黑色马路已不见踪影,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车辆穿梭来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高楼。原来父亲脑子里的那些参照物都不见了,他怎么能不迷路?

我还是来到了车站,等着接父母回家。看见父亲下车的那一刻,再次读懂了父亲眼里的话语:变了,大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