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未曾入过团的党员

作者:汪向明


入党那年,我的入党介绍人顾建萍、谢志华都比我年轻十多岁,因为我已经47周岁了。许多生长在新中国的共产党员都走过入队、入团再到入党的路,然而我却没有入过团,为什么呢?

我出生在上海解放前夕,大约是天快亮了,早年参加革命的父母就给我取名向明,意为向着光明。从小我就受到父母“做人要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目标”的教育,向往着成为像爸妈一样的共产党人。

童年是欢乐的,但自从1957年父亲有了一顶政治“帽子”,“帽子”的阴影就笼罩了我。尽管我学习成绩优秀,积极争取进步,然而重点中学不录取我,共青团的大门也别想进。在我感到渺茫的时候,爸妈时刻提醒我别忘了自己叫“向明”, 要向着光明,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目标。

屋漏偏逢瓢泼雨,“文革”开始了。母亲也因“皖南事变”后在“上饶集中营”的受难经历成了“叛徒”,不久我也去了江西农村插队落户。当年,眼看着同学一个个抽调工矿或推荐上大学,总会生出我的光明在哪里的感慨,但日子总得过,理想、志向、追求目标也不能破灭。我辛勤劳动,努力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得到了贫下中农的信任,先后担任了生产队保管员、出纳再到大队会计,只是25周岁前还是没能跨进共青团的大门。

“四人帮”倒台后,通过1977年的高考我读了大学当了一名中学教师。这时,我重新燃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于是我钻研教材,辅导学生,连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也接连在省内外语文教学期刊上发表。后来我辗转杭州最后调回上海进入一所技校工作,但依然没有忘记要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目标。学校拓展成人高中和高复教学,征求我的意见。我知道这样做教学要求和难度都比技校教学高得多,而且需要参加上海市统一考试。我说:“只要对学生前程有益,难不怕。”就这样,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前程就成了我新的理想和志向,让更多的技校毕业生进入高校学习成了我新的追求目标。自然,我的表现也得到学校党支部的首肯,我这个没有入过共青团的努力者终于在1996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做人要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目标。当一个共产党员是很不容易的,他要比普通人更努力,更不计较个人得失才无愧于这个身份。”这以后,我实践着我的承诺,工作主动挑难的重的,帮助年轻老师熟悉教材,指导他们撰写论文,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需求。退休以后,我依然在社会办学机构任教,指导青年学生复习迎考,帮助他们成为自己高兴、家长满意,将来能对社会作贡献的大学生;在社区里,我也争当志愿者,假期为小区中小学生开办写作讲座,平时为小区活动拍拍照片……

我时刻记住入党志愿书上的承诺:“做人要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目标。当一个共产党员是很不容易的,他要比普通人更努力,更不计较个人得失才无愧于这个身份。”(汪向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退休教师,20年党龄)


□ 幸福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