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版

全站搜索

心匙解地锁 小区促和谐

社区党委运用“党建+”群众工作法解决停车难题



车主从国外出差回来后,第二天一大早就配合着把车挪开了,而随着这把地桩锁的拆除,高行镇社区党委在拆除地桩锁的小区综合治理“战役”中大获全胜,完成了“奋战一百天,解开八百锁”的目标。

13个小区排摸出来的802把地桩锁,一度“锁死”了居民和睦相处、社区美观宜居的可能。高行镇社区党委则运用“党建+”的群众工作法,解开了这个“心锁”。

小地锁引发大问题

高行第二居民区,曾是地桩锁的重灾区。对于这一点,时任高行二居党总支书记的陆美忠颇有感触。“当时,高行二居的两个小区,一共排摸出了199把地桩锁。”她说。

而根据高行镇社区党委的排摸,截至2017年5月,整个高行镇域内共有802把地桩锁,涉及13个小区。这些地桩锁的“诞生”,事出有因———高行镇域内的居民区,老旧小区占比大,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车位不够,停车难。

因为先天不足,物业在收缴停车费时想到了承诺固定车位、安装地桩锁的方式,又有一些居民私自装锁,结果造成了后来的乱象:小区环境杂乱无章,停车更难了,居民之间因此产生摩擦,还对老人孩子出行构成了安全隐患。

小小的地锁,引发如此大的问题。高行镇社区党委决定,把拆除地桩锁作为小区综合治理的突破口。

排摸清楚后,社区党委召开专题会,召集镇房管办、城管、派出所、相关居委书记、小区物业经理、业委会主任共同商讨,确定按照“谁安装、谁拆除”的原则,形成了“居委牵头、物业为主、城管保障”的工作思路,并定下了“奋战一百天,解开八百锁”的工作目标。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之后,在社区党委统筹调度下,各居民区开始行动起来。地面车位归所有业主共有,安装地桩锁侵犯其他业主的权益,让居民充分认识这一点,是当务之急。

各居委通过党支部组织生活、楼组长会议、志愿者活动,用电子显示屏、居民微信、QQ群、板报宣传栏等,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各类地桩锁杂乱无章的照片,唤起居民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集中性的宣传,卓有成效。陆美忠回忆说,“拆锁行动”正式启动的第一天,高行二居的199个地桩锁中,就有120多个成功撤拆除,之后更是屡有斩获。

短短半月,高行镇内近400把地桩锁消失了,风平浪静,几乎没有波澜,甚至得到了不少居民的点赞好评。但仍有一半的居民不同意拆锁,有的态度强硬,借机发泄对物业的不满,多个小区都碰到了硬骨头,继续推进难度不小。

陆美忠所在的高行二居,剩下了22个比较难拆的。“紫翠苑有户居民,态度特别强横,物业、业委会多次上门无果,我们查到这是一个军烈属家庭,借助上门贴‘光荣家庭’牌子的机会,不断和他的父亲做思想工作,最后通过老人,做通了这个居民的思想工作,答应拆除。”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面对居民区里的48个地桩锁,南行居委会主任顾洪君说:“以往物业、居民因为各种原因安装了地桩锁,是错误的,现在就应该根据规定拆除。”

“拆锁行动”过程中,高行镇社区党委每周统计情况,每半月推进会议,分析问题、分享方法、分配任务,把大矛盾化成小矛盾,把小矛盾变成小事情。

形成可复制经验

802个地桩锁中,最后拆除的一个就在南行居民区。“车主去国外出差,把唯一的车钥匙带走了。我们跟留在家里的车主父母沟通后,他们也很配合,就说如果车能挪开,马上就拆。”顾洪君说。

于是,车主从国外回来后,当即通知了居委。第二天一大早,车主挪走了车,地桩锁也马上拆除了。至此,高行镇域内排摸出来的802个地桩锁,经过一百天奋战后全部拆除,且没有一例是城管强拆,没有一例居民上访投诉。

对于社区党委来说,取消地锁只是第一步,要进一步解开“心锁”,还要考虑如何进一步解决停车难。

在社区党委牵头下,各小区已经开始行动:有的小区物业通过安装道闸及智能化,加强对车辆的管控;有的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建立分级停车收费制度,部分小区还在社区党委协调下,争取到了开发商资金支持,整新开放地下车库。

实践中,社区党委的“党建+”的群众工作法显示出显著效果,在小区综合治理方面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供小区楼道乱堆物、乱晾晒、乱扔垃圾、乱拉电线充电等“乱象”的解决学习参考。

□ 社区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