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民为本 史料史物史为尊
——探访“高行历史民俗馆”
作者:孙鲁艺
都说高行是个古镇,这古镇究竟有多古?三五百年?七八百年?还是更久?在“高行历史民俗馆”里走走,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新落成的“高行历史民俗馆”位于万安街新行路路口的高行市民中心里。走进中心院落,花花草草间看似随意摆放的那一块块石头,你可要好好看看——给你个提示,这些石头都是从老高行角角落落里寻来的,每一块都透着浓浓的历史味,别一不留神就把这“新石器时代”给错过了。
历史一般都在地底下——进大厅左拐下楼,抬头墙上两块老门老板中间嵌着一幅白描屏风——《浦东高行北镇万安楼西首平阳曹氏总祠图》,说的是大清年间高行曹家的热闹景象,眼力好的朋友可瞧仔细了,这就是你现在站着的位置!
地下一层楼梯口,右拐角处有一口宋代古井,整块太湖石凿成,采自行西村顾家,好好摸摸吧,那就是高行地名由来的大致时间——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查查,传说和《水浒传》里的那个高太尉有些渊源。
左转穿过圆形拱门,就踏进了高行历史民俗馆的“历史渊源”版块——《高行地区历史残片展》。左手边一排玻璃柜里摆放着高行唐、宋、元、明、清各年代出土的瓶瓶罐罐,尽管全都是残边破片,但与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青瓷》里,那诺大的青瓷会所里没一件真品相比,还真透着股浓浓的真实味,听一位收藏圈里的哥们说,他基本上三五天要过来转转。建议大家对照墙上的说明来看——高行历史尽收眼底!
老门古锁旧门牌——推开高行街七十四弄的大门,进入馆内“名门望族”版块,左首边抬眼望去——黄炎培先生手书“即心是佛”四个大字,正是他一生的座右铭。黄老不仅是位爱国教育家,且一生好佛,20年代起就收藏经书,提倡素食,坚持食素数十年。而这里所展出的,正是高行南镇望族黄氏的会客小厅。
继续前行,就到了胡氏药房柜前,若是哪位长者长衫青帽往里一站,或坐在长桌前翻几眼古药书,再打上几下桌上的旧算盘,还真有点药门掌柜的味道。高行胡家行医三百多年,历代相传,如名声远播南洋的“六先生”胡鸿舫,少年成才的女科名家胡溱魁,“胡氏妇科”第二十代传人、《医案》著者胡秉超这样的胡氏医家名家,正是胡家世业岐黄,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
七转八弯,就到了高行曹家的“桂林书屋”,此屋还原于高行大户曹家的一个大厅,堂名正是“桂林书屋”,清代雍正年间建造,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本地大户人家民居,特别是雕梁画栋十分精美。
对收藏感兴趣的朋友可要注意了,在馆内439件藏品中,有不少镇馆之宝,听沪上一位老收藏家说,那只唐罐是在地铁六号线工地上发现的;那只南宋建窑茶盏,实际是两片拼接的;那个明代陶器酒壶十分的精致罕见……没有去过高行历史民俗馆的朋友,赶快动身前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