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版

全站搜索

那年暑期

作者:施励临


一九六二年的暑期,我正好初中毕业,中考也已结束,学习上的压力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不知干些什么才好。这时候,住在唐镇的大叔来我家看奶奶,见我在家里无事可做,便邀我去他家小住,去乡下过过抓鱼的瘾。

大叔虽与我父母一样是一名医生,但他的业余爱好却是打鸟抓鱼,家中除了猎枪就是抓鱼的工具,如粘网、蟹网、敲网、扒网、抄网、扳罾、江网等。我从小在他的熏陶下,也都学得样样精通。

大叔原和我们同住,结婚生子后搬到了唐镇。顺着唐镇唯一的一条青砖路,由东向西可一直走到他家。他家门前屋后及西边,各有一条不算大的河,他家中有一张二丈多的江网,正好可以拦住任意一条河。

我和弟弟小斐到他家时,正好碰上连续几天的大雨,河水涨满,那时没有污染,河水水质很好,鱼多且大。我们正好赶上了抓鱼的好季节。

第一天,大叔带我们把江网支在青砖路南的河里,绞盘就安在路边的坡上。由于到河对岸支活动柱需绕二里地,因此等一切都收拾妥当已是下午。

正式抓鱼要到晚上。夜里,雨后的农村空气特别新鲜,四周漆黑一片,十分宁静,偶尔传来几声看家狗的吠声,还有阵阵蛙叫虫鸣声,人的心情也变得舒畅平和。

上半夜,我与弟弟小斐的收获都还不错,抓到了四五条半斤以上的大鲫鱼、一条近一斤的跷嘴白水鱼、一条白鲈鱼,还有一条现在难得一见的鱣鱼。可惜的是,养在鱼篓中没半个小时,突然听到鱼篓里一阵骚动和巨响,我赶紧上前查看,结果发现那条二斤来重的鱣鱼不见了,鱼篓的一个角上多出了一个鸭蛋大小的圆窟窿。那条鱣鱼用它头上特有的骨瘤和无坚不摧的利牙尖嘴,硬是把竹篓撞出洞来逃之夭夭了,真是应了古话“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下半夜了,夜深人静。因为是第一次用江网抓鱼,而且抓的都是大鱼,我们两兄弟兴致真高,一点都感觉不到困倦。

突然,一百米开外的河面上,传来了大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在那一片蛙叫虫鸣的管弦乐中,这猛地有如打击乐中擂大鼓的“扑通”声响起,显得格外的震耳。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好大的一条鱼!”

根据当晚的水流速度和方向,我心中默默地计算着大鱼顺流而来的时间,与弟弟决定,等会儿两人同时盘网,加快起网速度,防止大鱼跳网逃脱。

计算好的时间到了。兄弟二人合力快速转动绞盘,渔网渐渐升起,当后网端出水面三十公分,网的前端还在水中时,网中央突然窜起一条大鱼!那二尺多长的身子像艘快艇一样,对着渔网的后端飞撞过去,顿时撞破了渔网。好在我们手中的绞盘没有停,渔网还在继续上升,渔网的弹性加上大鱼自身的长度和重量,使大鱼从渔网上滚落了下来。最后,大鱼终于躺在出水的网底,只能张着大嘴喘粗气了。

好大的一条草鱼,鱼篓根本装不下它,我叫弟弟把鱼送回屋里。弟弟一米五的个子,手勾着大草鱼的腮,小半条鱼拖在地上。看到自己亲手抓到这么大的鱼,弟弟真的高兴坏了,早忘了此时正夜深人静,一面往屋里跑,一面高声喊:“大爷叔!我们抓到大鱼了!”他童声童气的喊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许多村屋的窗户亮起了油灯的黄晕……

第二天早上,大叔拿着大杆秤一称,乖乖!大草鱼足足有十二斤。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我们收获了不少鱼,吃不了的都变成了零用钱。回想起童年的学生时代,虽然身处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也不乏抓鱼打鸟这样的乐趣和快活。

□ 东力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