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之后
作者:朱燕丽
两年前我因皮肤瘙痒难挡,去新华医院求医。挂的当然是皮肤科,一早去的,却已是六百零几号了。幸好诊家颇多,且有数位同龄病友攀谈,三个多小时后就轮到我了。
医生是个年近四十的男子,问我病况,我说可能每天洗澡,皮脂有损,周身发痒,越挠越痒。在检查后,他给我开药,说是浴后全身抹凡士林就可以了。回家后,我严遵医嘱,抹了几天凡士林,略有好转,但根本上讲,还是越挠越痒。挠头皮时还有较多的落发。
这样整天身上油腻腻的很不爽。我觉得很无奈,回想起那几个同龄的病友,他们说到医院看了几年了,还是痒。我想莫非“老了”就是这样——疾病缠身、发落齿摇……
靠在沙发上,找找病根:房子是新的,衣物是旧的,饮食不变,作息如常,窗外的树上也没有毛虫之类的,何痒之有?只有床上的垫被是新的,这垫被是家里几年来收集的鸭毛自制的,可能不符合高温脱脂的要求,生了螨虫。
我赶紧把垫被处理掉,又换了床单、被褥之类。两天后果然瘙痒渐去,太平无事了。
螨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只在图片上看到过它放大了的尊容——像蜘蛛、跳蚤。想起来真可怕:成万上亿的螨虫,占据了我的全身,它们为生存,努力地在我的皮肤上耕耘着。据说酒糟鼻子就是由螨虫引起的。怪不得我鼻子两翼时常痒痒的,它们正在那儿挖渠打洞,深耕细作。
“华佗无奈小虫何”,有些病不是医生能看好的,我们要自己找病因。找对了,就能花最小的代价,且立竿见影。
□ 紫翠居委